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事实:智慧 | “不信邪”温铁军:乡村振兴是应对内忧外患的压舱石

作者:智慧乡村 | 发布时间:2022-02-27
《慧见》:你是国内最早提出三农问题的学者,新世纪之初三农就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重中之重”。《慧见》:你所指的全球化挑战是疫情以来这种逆全球化趋势吗?《慧见》:所以现在的乡村振兴,是已经慢慢走对了吗?《慧见》:你觉得金融应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什么作用?《慧见》:大的社会环境对思想的原创力至关重要,但现在全世界的人文学科普遍面临困境,大师少见、创新不足,你认为人文学科为什么有危机?

我过去了,我努力了,这辈子我没有遗憾。

作为政策官员出身的学者,温铁军年轻时作为知青下乡。他经历过工业、农业、商业、教育和军事。后考入人民大学新闻系。研究室、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国人大农业发展研究所所长直至退休。

70岁的温铁军依然是个“愤怒的青年”。常言道,人年轻时不怒青年无心,老时无脑。但温铁军不同意。“不信邪”是他的人生信条,也是他打算给自己的墓志铭。

温铁军虽然以在国内率先提出“三农”问题而闻名,但他真正的价值既是“三农”,又远非“三农”。早在1996年,他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预测和对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周期的判断就很有见地,但他对世界的深远价值仍有新的认识,提醒人们任何改变都必须多一个问题:价格是多少?

用脚做研究是温铁军一生的信条。1985年,34岁的温铁军用4个月的时间骑着摩托车到了8个省,从青藏高原出发,沿黄河,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再下到河南——鲁平原和入海口的三角洲。探索大国地理;沿途住在农家炕和古老的山洞里。1991年,40岁的温铁军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他不相信“下一个一定是中国”,又花了40天的时间前往东德、克罗地亚等东欧七个国家。一路走来,与难民同处一室,走过满是士兵的街道,亲眼目睹激进变革对普通民众的直接影响。

他是一位对农民获得公平待遇负有社会责任的学者,但也对激进的现代化持谨慎态度。9月12日,温铁军在北京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洞察”栏目专访。作为长期从事政策研究的学者,他的思想已成为国策。他如何看待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风吹走了什么?

智慧:您是国内第一个提出“三农”问题的学者。新世纪伊始,“三农”成为党和国家的“重中之重”。经过20年的发展,您现在如何看待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温铁军:其实,说我是中国第一个提出三农问题的学者并不恰当。我只是在1990年代以农业生产为重点的政策讨论中增加了两个维度:我认为应该强调农民的利益。维护和可持续农村发展。如果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大国,不谈农村发展,只谈农业生产,政策就有失偏颇。

党的十九大确定,乡村振兴是国家需要20年完成的重大战略。在小平同志看来,一方面贫困不是社会主义,应该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另一方面,实现共同富裕是经济发展的目标。如果我们的改革开放最终导致两极分化,那么我们就失败了。小平同志40年前就设定了这个目标。在2000年进入新世纪之前,我们必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80年代前半期,乡镇企业和城镇化带动了农村各产业的繁荣,确实呈现出共同富裕的前景;只是因为 1980 年代后期,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不得不处理,然后美国带领西方制裁中国,外资撤走。同时,乡镇企业的大规模倒闭和国有企业的倒闭导致劳动群体的收入下降,以至于整个1990年代都采用了二次财政分配的方式来缓解这个问题。社会贫富分化能力严重不足。1993年虽然制定了“87扶贫计划”,但没有财力是做不成的。以至于整个1990年代都用二次金融分配的方法来缓解这个问题。社会贫富分化能力严重不足。1993年虽然制定了“87扶贫计划”,但没有财力是做不成的。以至于整个1990年代都用二次金融分配的方法来缓解这个问题。社会贫富分化能力严重不足。1993年虽然制定了“87扶贫计划”,但没有财力是做不成的。

乡村报道_人民日报乡村振兴报道_报道总结一 灾难报道研讨会

现阶段,重新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党的历史责任,更重要的是,我们面临的全球化挑战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社会四分五裂,我们该如何应对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智慧:你说的全球化挑战是指疫情以来的这种反全球化趋势吗?

文铁军:没有。中国的发展始终充满挑战。为何史无前例?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近两届政府大规模制造过剩流动性,将美国金融资本的虚拟扩张转移到世界,泡沫破灭。价钱。对我们来说,这意味着我们进口的越多,我们为世界生产的产品越多,我们就越会吞噬通货膨胀,简称为输入性通货膨胀。谁愿意继续这样吃别人的价格?这是全球化挑战的头号问题。

然后在2014年,美国停止量化宽松,那些从物价飙升中受益的国家花光了所有收益。当价格大幅下跌时,例如当石油价格从 148 美元跌至 30 美元时,这些原材料就会上涨。物价好的国家突然不行了,消费突然萎缩,导致全球通货紧缩。

从全球通胀到全球通缩,客观上是由所谓的主导全球化的国家造成的。我们是否应该继续走这条付出代价的道路?为什么要调整到以国内周期为主体的双周期策略,因为一时全球通胀,一时全球通货紧缩,进口通胀和进口通货紧缩都是由美欧日共同承担关于持续量化宽松的成本。此外,近年来,全球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不断袭来。即使我们想走老路,人们也不会让我们走。

因此,我们遇到的全球化挑战不仅仅是疫情造成的供应链中断。事实上,距离疫情已经过去了10年左右,我国一直面临着改变全球化成本的问题。因此乡村报道,我们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内功,夯实基础,以乡村振兴为压舱石,迎接全球化挑战。

《洞察》:从《八次危机》到最新的《全球化与国家竞争:七个新兴国家的比较研究》,贯穿您作品的理论主线只有四个字——成本转移。我对此的理解是,当风吹来时,人们会注意到风在吹什么,而忽略了风吹走了什么。创造和消费是同一个身体的两个方面。人们往往只看到变革的创造力,而忽视变革的消耗。为什么你一直提醒我们,任何改革(变化)都要问,那么成本是多少?

温铁军:很高兴你能用一个更能被年轻人接受的描述。诚然,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被风吹走的东西!可见,我无非是在提醒大家一个基本常识。事实上,我们从小就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平等的,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既然是常人都有的常识,为什么好像就我一个人这样说。故意无视常识的人,背后可能有某种兴趣。

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利益集团相互竞争,希望增加自己的利益,摆脱成本。这也是一个全球现象。

智慧观:农民其实是弱势群体。你出生在书香门第,大学毕业后进入了总政治部研究室和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是什么让您注意到成本被转嫁的弱势群体?

乡村报道_人民日报乡村振兴报道_报道总结一 灾难报道研讨会

温铁军:我们这一代人都经历过基层的训练。第三代在基层生活了十多年。恢复高考上大学的“新三代”正赶上国家机关毕业时更新。人是需要的,所以这些有基层实践的人会参与到国家政策研究中去,会更接近底层。

三农历来是党的政策,但对三农的特别重视是从那个阶段开始的,以农民利益为主要出发点,以农村发展为主要政策目标。这是80年代的主要方向。1990年代,主管部门开始倾向于转移美国教科书的理论体系。有些人喜欢谈论美国农民。事实上,这个概念是错误的。击败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得不冒险提出几个问题。请注意,美国农民和中国农民对这个基本概念有不同的内涵,这可能是由于翻译错误。

三农问题亟待体制机制解决

智慧观: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篇提出“三农”问题的文章中,总结了制约“三农”问题的两大基本矛盾。你认为这两个基本矛盾今天还存在吗?

温铁军:应该说,这两个基本矛盾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个基本国情矛盾是“人地高度紧张”。“土地密集型”资源和农产品,现在我们进口的农产品占中国耕地总面积的30%以上。

第二个基本制度矛盾是城乡二元对立结构,这种矛盾得到很大缓解。从2005年新农村建设战略的确立到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的确立,国家各部门在农村投入了数百万亿的设施资产;因为农民无法自主形成资本投资能力,农业也无法完成资本积累。由政府投资完成,极大地改变了农村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缓解了城乡二元结构。但是,我们在原有的二元结构体系下形成的所有制度、法律、政策甚至是执行政策的部门都没有改变。

智慧观:您认为未来制度层面可能首先解决的问题在哪里?

温铁军:1988年《土地管理法》颁布时,我提出城乡土地要实行“权利相同、利益平等”的原则。现在似乎有了进步。首先要改变的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挂牌上市,但50%以上的土地必须留给村子,或者收入要返还村子对外开发。这是一个重要的调整。然后是现有农村资源资产的价值,如闲置的房产、土地、森林、水等,已经开始在不改变其性质的情况下进行票证交易,这意味着从物理形态到价值形态的转变.

智慧:您通过实验和研究得出结论,“东亚农业模式应该是一个小型农村社区模式”,而不是建立一个“像美国大农场那样的现代农业模式”,这是国家的当时的条件。现在你认为这个国家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吗?

温铁军:我一直强调世界上三种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其中之一是野蛮资本主义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最大的野蛮行径,就是基本消灭了南北美洲、澳洲等大陆的原住民。移民将土地和资源据为己有,移民拥有大农场。但是中国人是原住民,没有这样的条件。因此,中国农业只能借鉴东亚模式。让我们四处看看。日本、韩国和台湾比我们更早进入现代化,但它们仍然是小型农村社区。这就是所谓的东亚模式。除了这两种异质性极强的模式外,欧洲移民人数众多的殖民霸主形成了“莱茵模式”,

人民日报乡村振兴报道_报道总结一 灾难报道研讨会_乡村报道

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快速发展虽然确实促进了部分群体的利益,但也带来了复杂而严峻的成本,主要是发展成本由弱势群体和资源环境承担,造成严重破坏。资源和环境是有代价的,但无声无息,不能说,只有在一定的情况和条件下才会爆发危机。例如,当前的全球气候灾难是人类社会不得不承受的灾难性后果。如果不反思自己的开发方式,让那些“技术型”的专家来处理,往往会事半功倍,可能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思想没有转移。.

智慧观:您提到农村是一个稳定器,因为农村已经繁荣了所有产业,而不仅仅是农业生产。这与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现代化并不矛盾。现在中国农村越来越有发展扁平化产业的基础,比如珠三角、长三角带动的产业链,加上发达的高铁、高铁、物流、村与村之间的访问。您认为实现农村现代化还存在哪些障碍?

温铁军:首先,不能把城市的工业化、现代化模式复制到农村,简单地将产业集群叠加在城市带上,造成工业污染与城市生活的混合型“点源污染”污染。很难依靠技术手段进行管理。因此,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不能照搬工业和城市现代化的老模式。

产业兴乡要落实五中全会城乡一体化战略,鼓励更多市民下乡,形成城乡要素市场化条件下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事实上,农村的水、电、路、气、宽带五个环节已经到户,这意味着每个村的家家户户都具备了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的硬件条件。梧桐入村,意味着每个村庄都是一个开发区,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最佳区域。例如,在浙江安吉,现在有大量的上海人在此创业。在一村,数千上海人投资4亿在山区创业。无需污染,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保护环境,维护生态,乡村可持续,国家更安定。

《智慧》:所以现在的乡村振兴已经放缓了对吧?

温铁军:对错不是某人的主观意愿,而是这个人口大国的客观趋势。比如,为什么那么多上海人到浙江安吉创业,就是因为安吉去上海是为了招商引资。

自去年以来,我制作了两个视频,谈论“穆拉诺的大流行结束”。有人说农村没有疫情?我说疫情只发生在没有野性的村庄。只要有野性的村庄,自然资源的多样化就是阻止疫情蔓延的天然屏障。

智慧:您认为金融在乡村振兴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温铁军:这是一个古老而复杂的问题。如果能将金融供给侧改革与农业供给侧改革直接结合起来,金融过剩的出路就是乡村振兴。

近十年来,国内金融扩张在很大程度上与房地产泡沫息息相关,现在中央政府采取各种措施试图将其分开。现在,让多余的资金下乡的工具是什么?什么是渠道?农村有巨大的空间生态资源,急需变现和估值,最终实现生态资本的深化,但有哪些投资人知道这些事情是怎么做的?因此,大家必须面对金融供给侧无法满足生态村需求的现实困境。

不是“书有金屋”

智慧:大的社会环境对思想的独创性至关重要,但现在世界各地的人文学科普遍面临困难。大师稀缺,创新不足。为什么你认为人文学科会出现危机?

温铁军:最近一位大学校长的讲话也说,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严重落后于社会,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全球性问题。. 因为我们国内高校的以学科为基础的利益分配制度、考核制度、职称晋升制度等大部分都是照搬西方的,而那些也落后于西方现实的东西被西方人拿来做范本。我们; 并且所有相关主题都保持着这一点。在社会落后的状态下,如何让教师在这些教条、形式主义的体系中通过个人努力取得进步?

智慧:你如何评价“双减”?是否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场危机?您认为教育如何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您能分享一下您在孩子家庭教育方面的经验吗?

文铁军:我不知道你小时候是怎么长大的。小时候放学就玩疯了,想看书就去图书馆借书。没有我现在看到的孩子们的书包那么重,还要上这个培训班或者那个补习班。

1990年代以来,所谓的教育产业化,实际上变成了如何从孩子身上榨取更多的利益。这些教育培训机构还有师德吗?当教育培训机构把学生变成赚钱的工具时,他们如何教道德?我们大学的很多教授都被学生当老板。那些开公司的教授是什么身份?

我的孩子在1980年代上学,没有教育产业化机构。老师们不是老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自觉的,这与今天不同。因此,他们在与您的孩子现在完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

上大学的时候,我批评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如果班主任做错了,学生党支部可以要求他改进。因为意见不一,我也反对老师给的分数,但顶多不想要这个学分。不再。那时,我们这群学生和老师的辩论能力是现在孩子的10倍和100倍。今天的教育缺乏这种鼓励学生思考能力的宽容。

“智慧”:你们这一代人毕业后可以进入国家党政机关,参与政策制定。但是,年轻人仍然存在一定的就业困难。你对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温铁军:当时人民大学只有几百个学生,现在有几千个。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900万,就业形势完全无法比拟。年轻人还是要脚踏实地,自主创新。拥有金屋的不仅仅是书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领域,有不少发展路径。如果你能记住那些复制的知识,你能做什么?借了很多钱去攻读热门专业,结果家境贫寒。何必?!

乡村报道_人民日报乡村振兴报道_报道总结一 灾难报道研讨会

我们有限的教育资金主要投资于那些复制美国教育的高校,比如那些被称为美国留学预备班的高校。他们占最大的教育资金和资源。其他高校越是拿不到财政资金,越是向学生收钱,却无法把付出重金的学生培养成为社会的中产阶级。金融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做银行柜员是好事,但职业学校学生或高中生都可以。为什么还要再花4年的教育经费,花几十万去培训柜员?甚至还有送饭的师傅。

智慧:你觉得外界对你最大的误解是什么?

文铁军:我不关心也不问。一是没时间,二是看修行。如果批评者不做练习,只批评,那我只能表示感谢。我去过世界上40多个国家,不仅是为了交流,也是为了尽可能多地做研究。如果你做了几个国家的比较,那么你就可以交流了。在我的研究经验中,我仍然有相当长的时间进行实验研究。如果你什么都不做,只是用抄袭的教科书来批评,那我尊重你批评我的权利,也请尊重我不回应的权利。

Wisdom:从人民大学退休后,你现在的精力主要花在哪里?

温铁军:我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我认为国家三农战略需要做的事情上。比如现在主要是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大量投入扶贫形成的资产如何与乡村振兴产业和乡村振兴需求相结合。 ,以及如何节省数百万亿美元?以村庄为主体,以生态资源价值为导向,启动国家降水投资。如何利用村集体生态资源货币化吸收过剩金融资产,使国家在全球化挑战下可持续发展。

智慧:你能分享你最近读的一本书吗?

文铁军:最近没时间看书,但一直在看手稿。因为手头的工作压力太大。本月正在修改的一本书是我们科研团队的《农业从1.0到4.0——生态转型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另一本书是关于中国当前遭遇的所谓新冷战争。

智慧:你如何评价你的人生考验?

温铁军:我没有考虑。我60多岁的时候,有人在为亚洲另类学者组织一个写作计划,以为我是中国的另类学者,他们整理了我的自我报告,出版社给它做广告。本来应该等到70岁的,现在70岁了,想想可能80岁吧?因此,我没有对自己的经历做一个总结。但书名是固定的,叫做《今生无悔》。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一个没有前人、没有未来的伟大时代,像我这样上到党政军上层,下到基层工人的人,后世很难有我这样的人,农民和士兵,什么都做了。我过去了,我努力了,

《智慧》:这本书的书名无悔也很适合以后刻在墓志铭上的标签。如果以后只能在墓碑上刻一个标签,你会刻什么?学者型官员,三农专家?

文铁军:我想在墓志铭上刻三个字——不信邪。

上一篇:走遍衢州三县市,浙江农村的数字化进程是怎样的?丨未来村
下一篇:解决方案:农村建设有统一的规划体系。奉化区未来可能会这样做
热门服务和内容

客服微信

  • 客服微信

    扫描咨询

  • 官方公众号

  • 官方公众号

    扫码查看演示

  • Copyright © 2019-2021 网侣(宁夏)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 宁ICP备16000137号-9
    电话咨询:183-9523-2024
    在线客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