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报道 【“留村”系列报道第八期】村里宜居,民乐工作。
作者:智慧乡村 | 发布时间:2022-01-02
中国福州,福建三农网,3 月 3 日。农村不缺青山绿水,但基础设施齐全。生活便利是村民最大的生计。福州省委书记派村书记想村民所想、想村民所想,大力建设宜居村,让村民留下来就回来,为振兴村打下坚实基础。村庄。
实现梦想的“三个愿望”
看着菜碗里溅起的水花,永泰县赤溪乡丹游村的村民程宝伟脸上满是笑容。 “现在的油、水、电、网、空气好,还有我种的原生态农产品,所以暑假就带孩子回去了。陶书记来之前,他回来受苦,现在他回来了。放假了。”从福州回村的程宝伟笑着说道。程宝伟提到的陶书记就是福建省司法厅驻丹游村第一书记陶然。
入村之初,村民们向陶然提出三个愿望:解决水、交通、落叶归根问题。陶然始终牢记村民的三个愿望。
缺水就像一座大山,压在了丹游村的先民几代人的身上。 “油是水,轻油是水。”这是村名由来最常见的说法。在这个海拔 600 多米的偏远山村,供水是最紧迫的生计问题。入村之初,陶然几乎踏遍了每一寸新鲜油田,不断优化合适的水源,平衡水管的开支,以及后期的各项保养计划。最终,长芒坑顶上的家家户户接到了一根2500米长的水管,改变了244户973人的命运,改变了村子的历史。从此,只要打开水龙头,就可以喝到翻山越岭的溪水了。
陶然(原一)带领村干部修水管
生活用水基本得到保障,宜居乡村建设也迈出坚实步伐。
旱厕改造、村庄亮化、停车场建设、道路硬化、景观绿化……陶然从派出单位和上级部门获得的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宜居乡村建设。村民经验和获得感最强的地方。
村里大部分老人留守,但随着村里生活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周末和暑假回到村里。
在农村,一直有“落叶归根”的观念。全国殡葬改革后,墓地造价普遍偏高,大部分村民死后将骨灰留在殡仪馆。为解决“落叶归根”问题,陶然提出了发展生态树葬的想法,得到了村民的支持。
“如何选址?如何在没有上级特殊资金的情况下养家糊口?每个家庭支付多少,每个坟墓如何收费?”陶然并没有立即决定这些细节,而是组织成立了一个树葬区管理委员会。是的,具体问题由全体村民选举的管理委员会成员协商一致后决定。 “民主集中制”使林区建设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
丹游村党支部书记程宝良告诉记者:“在雁顶山顶周围,已经建起了一个树葬区。不到一年的时间,书记就完成了全村期待多年的好事!”
树葬区建设项目为陶然推进农村法治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在省司法厅指导下,陶然组织村委会制定实施了《丹游村法治建设实施意见》30条。 《意见》充分结合村情民意和法治国家建设经验,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生活垃圾和废水的处理涉及到全村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
新木恩亭与丹游村法治文化景观带
三年来,陶然一步一步把丹游村村民的“三个愿望”变成了现实,得到了村民的充分肯定和支持。丹游村将被认定为2020年省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该村2019年被评为永泰县“平安村”,并被推荐参加2018-2020年度福州市级文明村,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乡镇文明示范村。省委依法管省办,省委政法委先后就丹游村法治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和媒体采访。丹游村乡村治理工作实践获省委办法治通报会推荐,福建法治报、福建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报道。
开辟致富之路
今年春节期间,每天在小西村看梅花和自驾游的游客都挤满了整个村道。小溪休闲农场黄玉热情地迎接客人。
节假日小溪休闲农场经常迎来大批游客,果熟时节生意火爆。黄玉瑾经营的小溪休闲农场早已声名鹊起。然而,这是黄玉瑾三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省驻福州村干部林有龙(右三))与驻村干部蓝锦秋(右一))就发展交流庄园
土生土长的小西村的王玉锦知道,所谓的“三富村”一直是他祖先的梦想。封闭的山村和交通不便,迫使村民进城谋生。要不是村支书蓝锦秋的到来,经商多年的黄玉锦从来没有想过要回老家发展,因为通往小西村的山路一直都是村民进出的“噩梦”。
小西村是永泰县梧桐乡三福村最偏远的自然村,三福村是梧桐镇最偏远的行政村。三年前,蓝锦秋被组织起来,作为第一书记进驻三福村。
他上任的第二天,下起了小雨。当他向村干部提议去村里最偏远的小溪自然村参观时,村干部用力摇头:“今天不能去。你不想去。车不能去。”进行。”当天气好转时,他只开了几公里就到了那里。汽车底盘被严重划伤,山地橇无法行驶,只好走小道徒步。三福村自然村落分散,连村土路弯曲、狭窄、坑坑洼洼。尽管地势复杂,资金不足,蓝锦秋还是毅然咬住了“筑路”的硬骨头。
恰逢莆田高速项目穿村而过。他成了项目部的常客。他赴“联谊”扶贫济困,帮助小溪自然村修筑村道,积极协调化解矛盾纠纷,促进避险。修建油库、涵洞等。他去福州邀请相贤回家讨论,提出建议,讨论规划。最后,向贤被他的诚意打动,免费设计了乡村道路建设图纸,并率先为道路建设捐款,还带动村民自发捐款9万。元。在梧桐镇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原来的3.5m路基最终通过共建捐赠的方式扩大到6.5m,将在国庆前建成2019年2.3公里长村道。
新建小西自然村路
也正是因为村里基础设施的大幅改善和蓝书记的号召,黄玉进回到家乡创办了永泰县森泰农业专业合作社乡村报道,采用“党员+农民+外来”的经营模式。投资”,出租林地、流转土地300余亩,建设小溪生态休闲庄园,种植“蓝莓一号”、巴西樱桃等30多种水果,打造休闲农业+观光一体化种植基地旅游+自驾游+帐篷营地。让相对贫困的人用土地参与公司分红,村里所有中老年工人都可以去庄园打工维持稳定的收入,惠及全村30多户人家。据了解,2017年三福村个体工商户收入不到6.8万元,2020年将增至20.8万元。
经过三年的精心管理,昔日的荒山丘陵变成了富饶的花果山,两间民宿相继落户庄园。合作社还利用闲置土地沿山铺设生态步道,种植千株山樱花,与周边百度村、大溪村、白鸡沟景区形成旅游产业联动。
三年来,蓝锦秋书记多方筹措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集体经济项目扩建,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助力三福村脱贫致富,迈向乡村振兴。 2018年以来,三福村被评为“免耕示范村”数字乡村,村党支部被评为永泰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郑景荣)返回搜狐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