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农业,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智慧乡村 | 发布时间:2024-06-01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董静讲解赵春江院士团队与拼多多联合研发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乔金良摄
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经济的触角如何越过崎岖小路、连接深山沟壑,融入乡村生活的诸多场景,逐步改变农业发展?《经济日报》记者采访发现,我国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已初见成效,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正全面赋能农业各细分领域,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刚刚过去的2020年,信息惠农、直播带货成为热词。有的地方以电商直播带货为切入点,推动乡村建设;有的地方以智慧农业为切入点,改变乡村面貌。在越来越多的地方,数字经济的延伸跨越了崎岖小路、连接了深山沟壑,融入到了乡村生活的诸多场景,改变了农业的方方面面。
手机、数据、直播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发挥什么作用?面临哪些难题?数据和信息如何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对此,经济日报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传感器成为新支点
将农业相关信息转化为线上、可处理的数据是智慧农业的第一步,但专家也提醒,设备不宜过于复杂,水平越高越好。
尽管正值寒冬,山东省高青县花沟镇花东高效农业示范园却温暖如春。17座智能温室安装的控温“法宝”十分厉害。“以前我们每天要顶着寒风卷起保温罩、逐个打开通风口,劳动强度大,而且温室内温度得不到保证。为此,我在2020年投资200万元建设了这套智慧农业系统。”园区负责人、菜农大户崔爱民说,引入智能温控器后,可以根据需要自动控制温室的开合、通风口的大小。新安装的传感器可以在手机上监测温室内的温度,随时进行手动调节。
“投入是否值得,要看效果。”崔爱民说,控温是保证大棚蔬菜品质的秘诀。冬季大棚内外温差、昼夜温差很大,一旦控温失灵,极易出现裂果、断苗等现象。智慧农业系统保驾护航下生产的首批西红柿上市后,受到消费者热捧,目前园区水果型西红柿价格已上涨一倍以上。“我分析,主要是因为甜度高、果肉紧实、口感好。数字农业给我提供了产量高、品质好、品牌强、价格优的多重保障。示范园大棚已列入山东省高效农业发展项目,未来将全部实施数字化改造。”崔爱民说。
2020年,高青县被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列入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区。“我们已经开始布局智慧农业,用数字化赋能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在高青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苗光勇看来,当地已经有15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要打造市场“爆款”,关键是要实施数字化转型。目前,该县正推进农产品全链条、全周期数字化转型,推广“合作社+农户+数字技术”模式,发展数字花园、数字果园、数字牧场,推广优质高产农产品。
在越来越多的农村,传感器正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支点。在江西省新余高新区城东办事处扶贫蘑菇大棚里,传感器的种类更多了。工作人员李刚告诉记者,大棚内装有智能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监测和富氧通风设备,对蘑菇生长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照等主要指标进行监测,实现一人管理多棚的目标;还可通过手动控制膜卷和喷头对大棚进行通风、光照调节,使大棚始终处于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基地在云南,“大脑”在北京。在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研究中心,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展示云南示范基地的实时情况,还可实现远程访问和操作。该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介绍,该系统可实时获取基地信息,通过视频接入,专家可在千里之外查看作物长势、分析园区数据,为管理者提供管控方案。2020年,赵春江院士团队与电商平台拼多多合作,在云南等地建设了一批智慧农业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围绕三七、柑橘、核桃等高原特色产业发展智慧农业技术。
智慧农业的第一步,是将农业相关信息变成在线的、可处理的数据信息,这是传统农业需要学习的教训。农业的生产对象是动物和植物,以传感器为核心的物联网和互联网支撑是关键。自2017年起,国家启动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重点推进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四类数字农业建设项目。如今,这些项目已经初步实现了智能监测、智能控制。
记者发现,在农业整体效益不高的情况下,智慧农业发展面临资金困境。一套物联网设备因核心传感器不同,价格从上万元到十几万元不等。目前,试点地区大多采用政府补贴、企业投入的方式,各企业投入产出比不尽相同,仅有少数企业和规模化农户能在短期内收回成本,多数需3年以上才能回本。以需求为导向、简单实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走访农户时,相关专家反复提醒,“实用为王,设备不要太复杂,越高级越好。”
易农社让信息不再受阻
坚持开放式运营,村级站点数量增加到一定数量,才能降低运营成本,吸引更多企业参与。
高青县常家镇苏家村村民任学友喜欢到益农信息社获取信息,什么技术比较热门、什么种子卖得好,他都知道。任学友说,“农民想知道春天种什么、秋天收什么,怎么卖才能赚得更多。以前信息比较封闭,现在有了智能手机,但还是觉得很多信息不权威。在这里,可以得到最全、最准确的农业政策法规、农民补贴查询等公益服务信息。”此外,他还特别关注几家生产大户和合作社负责人的动向。
作为益农信息社村站负责人,孙朝霞既是管理员,又是信息员。很难想象,在一个只有几十平方米的站里,村民们可以“买、卖、推、付、拿、收”。站里通过授权电商平台,帮助村民采购种子、农药、化肥、家电、衣物等物资,发布各类供求信息;还帮助农户缴纳水、电、煤气、电话费,代办物流送货上门、自提等服务。
益农信息中心是全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载体,由农业农村部牵头,按照有场地、有人员、有设备、有持续运行能力的标准,为每个行政村新建或改造一个益农信息中心,以信息流带动物质流。该项目2014年在部分县试点,2017年在18个省推广,到2020年底基本实现全国行政村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益农信息中心按规模和功能主要分为标准型和简易型两大类。标准型提供公益服务、便民生活服务、电商服务和培训体验服务,一般依托村级服务中心、大型农资超市、村级科技服务站等建立;简易型提供便民和电商服务,由便利店、小农资店发展而来。
浙江省遂昌县进行创新,把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打造成惠农信息中心。当地遂昌嘉燕民生事务有限公司与政府部门合作,在政务服务基础上拓展公益服务和商业服务。翻看服务记录本,记者注意到,村民有的来办证,有的来填小额贷款申请,有的来办理低保。嘉燕民生公司总经理叶伟军说,“这里可以免费提供近140项政府服务和50多项市场服务,收入来自政府购买服务和商业服务商的佣金,农民不用多付一分钱。”
村级站的运营资金从哪里来?中央财政有专项资金扶持益农信息社,采取先建后补助和奖补相结合的方式。在建设和运营方面,要求有明确的建设运营主体,采取“民建、公补助、公管民营”的方式。按照规划,只要符合标准,愿意在信息入村入户的统一平台上运营,不管谁建村级信息服务站,经省级农业农村部门批准,就可以贴上益农信息社的标签。
“我们测算过,电信运营商如果在农村设立网点,每个门店需要投入10万元。我们依托现有渠道设立网点,寻找合作的农资店、超市等,平均成本不到1.5万元。”益农信息服务建设参与人之一、浙江省公共信息公司相关负责人孙为民说,平台建成后,有志于开拓农村市场的电信运营商、平台服务商都愿意与益农信息服务合作乡村数字化建设,并根据销售额支付一定比例的返利。这样,企业开拓了市场,农民受益了,各方共赢。
记者了解到,目前,农业系统的益农信息社、邮政系统的村邮局、供销系统的供销e家服务网点都已延伸到农村,集信息服务、网络销售、便民服务、物流服务于一体。不少部门和企业在农村设立站点,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源分散问题。要探索公益性服务与商业性服务相结合的发展机制,坚持开放式管理。村级站点数量增加到一定数量,才能降低运营成本,吸引更多企业参与。
千山万水触手可及
农村电商农产品上游体系为小农户提供了直接对接大市场的可能,这也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
随着短视频和直播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农村好产品“种草”。“我们家的水稻全部用天然黄河水灌溉,生长周期长,实行稻鱼轮作种植,产出的稻米香气浓郁,淡水龙虾肚白、鳃白、肉质鲜美……”高青县益农信息社村站管理员孙朝霞,同时也是当地西之悦农场的负责人。在直播间,孙朝霞为当地农产品代言。村民种的大米一度成为网络热销产品,短短几个月创下网络销售700余吨的纪录。
“马红老酒10元一斤,品质有保证,纯手工酿造……”近日,江西省新余市高新区马红办事处南岭村驻村组队员付红云在抖音直播间十分活跃,帮村民销售自家酿制的马红老酒。“我要50斤马红老酒,请快递给我,运费我出,我想开个加盟店。”远在河北秦皇岛的一位客户看到后,联系上了付红云。很多人主动下单,短短几天就卖出了几百斤。
新余市是首批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市之一。新余高新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付小龙介绍,该区已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51个,实现村级全覆盖,满足了农户对电商服务的多样化需求。该区还大力开展农产品电商培训,组织致富带头人、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等相关人员参加村级直播培训,组织全区12家农业企业参加江西省商务厅组织的直播电商扶持开店培训。2020年,全区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1亿元。
空间上的遥远距离在互联网上变得近在咫尺。蓬勃发展的农村电商让农产品走出乡村、走进城市,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过去,传统电商把大量消费品送到农村,对搞活农村流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于乡村振兴来说,更重要的是帮助农民把农产品卖到城市。农村电商的农产品上游体系让小农户直接对接大市场,这也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
但农村电商还存在不少短板,直播带货并非易事。多位电商从业人员告诉记者,消费者对新、特、优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其生产组织性差、上市时间集中、加工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直播带货订单集中的特点。尽管电商服务体系已覆盖大部分乡村,但缺乏适用农产品、运营成本高、营销推广难等问题依然突出。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副研究员康春鹏表示,我国已成为全球农产品电商第一大国。近年来,在直播带货、网络购物等电商新业态的推动下,农产品电商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速,电商成为数字乡村发展的引领和突破口。农村电商的核心价值之一,是通过客户数据和市场分析,不断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因此,地方政府在制定规划时,应运用“互联网+”理念,同步落实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营销方式等变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乔金良)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