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2022 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印发,助力乡村振兴与数字中国建设

作者:智慧乡村 | 发布时间:2024-05-28
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下称《工作要点》)。《工作要点》明确了工作目标:到2022年底,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印发实施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强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

《要点》明确了工作目标:到2022年底,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数字技术有效支撑农业基本基础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5G网络实现重点乡镇和部分重点行政村覆盖,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0%。农村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4300亿元。农村数字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信息惠民服务不断深入,农民数字素养和技能得到有效提升,数字村庄试点建设初显成效。

《工作要点》部署了10个方面30项重点任务。一是筑牢粮食安全数字屏障,包括加强农业稳产稳供信息监测、提升农田建设管理数字化水平等。二是继续巩固提升网络帮扶成效,包括加强防控返贫动态监测帮扶、优化完善网络帮扶措施等。三是加快补齐数字基础设施短板,包括持续推进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等。四是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包括夯实智慧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供给、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数字化水平等。五是培育农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包括深化发展农产品电商、培育发展农村新业态、加强农村数字金融服务、加强农村资源要素信息化管理等。 六是繁荣发展农村数字文化,包括加强农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推动农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七是提升农村数字治理效能,包括推进农村党建和村务管理智慧化、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推进农村应急管理智慧化、利用数字技术助力农村疫情防控等。八是拓展数字服务惠民空间,包括发展“互联网+教育”、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完善社会保障信息服务、深化就业创业信息服务、促进农村消费升级等。九是加快建设智慧绿色乡村,​​包括提升农村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测水平、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数字化治理等。十是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包括加强统筹协调和试点建设、加强政策保障和金融服务、加强数字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等。

2022年数字乡村建设重点

2022年是“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一年,对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数字乡村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加快构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经济体系,构建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数字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迈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新步伐。

1.工作目标

到2022年底,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数字技术有力支撑农业基本基础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5G网络实现重点乡镇和部分重点行政村覆盖,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超过60%。农村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4300亿元。农村数字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信息服务惠民不断深入,农民数字素养和技能得到有效提升,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初显成效。

二、重点任务

1. 构建食品安全数字屏障

1.加强农业生产稳定与供给信息监测。加强粮食购销领域数字化监管,加快构建覆盖中央和地方全链条、全过程的粮食数字化监管体系。建立完善重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分类、品种调控和应急保障。升级完善国家和省级一体化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卫星遥感、土壤水分数据融合等气象监测技术,开展精细化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提升粮食安全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2.提高农田建设管理数字化水平。加快建设全国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平台,完善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构建全国农田建设“一张图”。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等监测技术,加强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全过程监测和精准管理。深化全国黑土保护工程,探索利用遥感监测和信息化管理手段对黑土耕地质量进行监管。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和信息技术,加强对全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非农化”“非粮化”的动态监测。

(二)持续巩固提升线上帮扶成效

3.加强返贫人口动态监测和帮扶。完善优化返贫人口监测信息系统,将存在返贫风险和突发重大困难的农民纳入监测范围。针对因灾害、疾病、疫情等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险等帮扶措施。推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强化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主动发现机制、动态监测和分层分类帮扶。

4.优化完善网络帮扶措施。加大对贫困地区特别是国家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县宽带网络升级改造支持力度。继续开展贫困户定向减费。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惠民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运营服务水平,扩大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规模。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巩固扩大生态扶贫成果。鼓励中央企业结合定点帮扶工作,积极发展贫困地区数字乡村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模式创新和利益联动覆盖。依托“万企振兴万村”行动,引导民营企业支持贫困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发挥互联网企业优势,继续开展数字乡村聚焦行动公益项目。

3. 加速填补数字基础设施空白

5.持续推进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深化电信普遍服务,推动农村光纤、4G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对于有条件和需要的农村和边远地区,逐步推进千兆光纤网络建设,加快推进低频5G网络在农村覆盖。补齐边疆地区通信网络设施短板,利用卫星通信等多种接入方式,为用户提供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实施智慧广播电视农村工程,持续推进智慧广播电视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行动。

6.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数字化管理机制,加强基础数据统计、采集和共享机制建设。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继续开展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利工程试点。加快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推进水利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整合改造工程,提高农村供电可靠性和保障能力。支持商贸流通、邮政、快递企业加强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冷链物流信息化。

(四)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

7.夯实智慧农业发展基础。继续推动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在农业遥感领域的应用。积极推进移动物联网在农村地区的覆盖,加大窄带物联网(NB-IoT)在农业生产场景的部署。加快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和应用,重点建设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立完善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体系,构建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一张图”。依托国家种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库。深化重要农产品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

8.加快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大力推广数字化育种技术应用,建设数字化育种服务平台,加快由“体验育种”向“精准育种”转变,逐步发展设计育种。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加强粮食全产业链数字化协同,推动粮食生产、收购、仓储、加工、销售全链条“云化、数据化、智能化”。完善全国粮食交易平台功能,发展移动交易。加快供销服务网点数字化改造,打造“数字供销”农业服务综合平台。持续推进数字农业农村项目实施和监督管理,进一步发挥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

9.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供给。加强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厂化农业与智能化农机装备关键技术”“农村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等重点项目。利用专项支持一批适合南方丘陵山区水稻种植机械等农机装备。落实农机购置使用补贴政策,推广北斗智能终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加快推进国家农机装备行业计量检测中心筹建工作。建设科技特派员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提高科技特派员服务效能。

10.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数字化水平。完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继续完善有机产品认证追溯信息系统,进一步优化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公共查询服务。引导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和“中国好粮油”示范企业开展质量追溯。加快推进中国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应用,建设完善国家棉花产业信息平台。

(五)培育农村数字经济新业态

11.深化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深化“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继续深化“数商兴农”,培育推广农产品网络品牌,开展特色农产品认证推广,以品牌带动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农产品出村进城邮政快递服务,培育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打造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持续推进交通运输和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深入实施青年农村电商培育工程,成立“青云中国”直播助农联盟,广泛开展“青云中国”直播助农活动。继续发展“妇女电商”,培育扶持妇女优势特色产业。

数字乡村发展

12.培育发展乡村新业态。加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品牌建设,加大乡村旅游品牌网上宣传推广力度。完善乡村旅游监测工作体系。继续举办长三角乡村文旅创客大会,推动创业创新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推动休闲农业、创意农业、领养农业等互联网新业态发展。依托中国地名信息库,深化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行动。

13.加强农村数字金融服务。持续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积极稳妥开展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大金融科技在农村的应用推广力度,加快开发适应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者需求的金融产品。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信贷覆盖率。继续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推广农村金融机构中央银行账户业务网上办理渠道和资金归集服务,推动移动支付便民服务向县域农村下沉。

14.加强农村资源要素信息管理。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互联互通的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应用平台,稳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网络签订工作。指导各地完善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网络签订系统,提高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标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鼓励各地建立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网络交易平台,规范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咨询、信息发布、合同签订、交易认证、权益评估、融资担保、档案管理等服务。探索建设农村宅基地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

6.农村数字文化繁荣发展

15、加强农村网络文化阵地建设。继续深化县级综合媒体中心建设,扩大东西部合作交流公益项目在县级综合媒体中心的覆盖面。加大对“三农”网络视听节目支持力度,增强优质内容资源供给。规范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加大对农村互联网有害宗教信息的监管处置力度,大力宣传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继续开展“清网”“清明上河图”等各类专项行动,为农村青少年儿童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16.推动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加大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发掘和保护力度,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持续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实施。不断完善历史文化名镇村落、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建设,推动实施“云上民族村落”项目。依托乡村数字文物资源库、数字展览,推动乡村数字文物资源永久保存和开放利用。

(七)提升农村数字治理有效性

17.推进农村党建和村务管理智能化。优化升级全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科学化水平。加快推进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网上政务服务全覆盖,加强市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政务服务。实施村级综合服务提升工程,提升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建设农房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提高农房建设管理和服务信息化水平。

18.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探索推广数字乡村治理新模式,拓展乡村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深化智慧平安社区、平安村庄建设。继续加强农村公共区域视频图像系统建设和联网应用,积极推动视频图像资源在疫情防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各行业、各领域的深度应用。继续开展“乡村振兴·法治中国行”活动,深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移动智能调解系统推广应用,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平等普惠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19.推进农村应急管理智能化。完善智能化数字网格化预报技术体系,将局部地区暴雨、突发性强对流天气精准预警信号向乡镇(镇、街道)推广,建设极端天气监测预警服务体系。依托空地空一体化监测体系,加强农村灾害多发区灾害风险监测。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全国地震烈度速报预警等项目,加强对边远农村、牧区、山区等预警信息服务。继续开展农村防灾减灾科普教育。

20.用数字技术助力农村疫情防控。加强农村疫情信息监测,升级通信大数据平台,支撑农村常态化疫情精准防控和地方疫情应急处置,提高区域联查数据准确性和时效性。推动健康码全国互认、全民一码通行。充分利用互联网、应急广播终端等信息技术,开展疫苗接种、疫情防控等政策措施和知识普及宣传。

(八)拓展数字化公益服务空间

21.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新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农村中小学网络建设,提升中小学网络承载能力和服务质量。通过卫星电视、宽带网络向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投送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强化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功能,推进东西部数字资源合作。继续开展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和捐赠活动,提升农村师生教育信息化素养。继续开发数字化民族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资源,继续开展民族语言信息化研发工作。

22.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权威统一、互联互通的全国健康信息平台,推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区域性全国健康信息平台。稳步推进医疗机构信息系统集约化上云部署。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持续加强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引导地方探索基层数字健康社区建设。继续推进电子证照和服务应用,推进“一物一投”联动运营。深入推进“互联网+中医”服务,深化中医诊所健康信息平台推广应用。加快实施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逐步建立救助患者医疗费用信息共享机制。到2022年底,每个县至少有1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包括门诊费用在内的跨省医疗费用直接结算。

23.完善社会保障信息服务。继续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以社保卡为基础的居民服务“一卡通”,进一步优化农村基层社保管理服务,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加快全国社会救助制度推广应用,推动社会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拓宽残疾人两费“跨省办理”服务模式,推动实现“全程网上办理”。加大残疾人两费全国信息系统监管功能,提高补助发放精准度。开展互联网网站、APP适老适障改造,制定属地互联网应用适老适障改造规划。

24.深化就业创业信息服务。继续完善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加强脱贫攻坚人员、农民工、农村青年等群体就业监测分析。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收集就业信息,拓宽农民外出就业和就近就业渠道。开展农民工、返乡农民工等群体职业技能培训,支持和帮助他们就业创业。推动互联网企业在农村开展互联网助农项目,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

25.促进农村的消费,继续实施县级的商业施工数字乡村发展,扩大农村电子商务的覆盖范围,改善县,城镇和村庄的三级物流和分配系统,并促进农村消费的扩张和质量升级农村快报物流系统以机密方式促进“快速交付”项目,并促进农村快递物流终端的共同交付,促进与传统商业循环和邮政的自然村庄的普遍报道。数字化和连锁运营的范围。

9.加速智能绿色村庄的建设

26.提高对农村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监控水平培养森林和草地生态网络感知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并促进了感知平台各种相关业务系统的“实际使用和实际联系”和“互连”。

27。为农村人类定居点和环境问题建立了农村人类定居点的数字治理。农村废物收集,运输和处置,并提高村庄和城镇的污水和垃圾管理水平。

10.协调促进数字农村建筑

28.加强整体协调和试点,以建立和改善数字农村发展的整体协调机制,并促进数字农村发展行动计划的实施(2022-2025)。数字乡村建设。完成第一批国家数字乡村飞行员项目的摘要和评估,并鼓励地方政府进行区域性数字乡村飞行员项目。

29.加强政策支持和金融服务。全国县级信贷基金的能力。

30.加强数字农村人才团队的建设。迫切需要人才的职业教育,例如农业和农村地区。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农村大数据: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
下一篇:农村智能化管理:万村乐项目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成果
热门服务和内容

客服微信

  • 客服微信

    扫描咨询

  • 官方公众号

  • 官方公众号

    扫码查看演示

  • Copyright © 2019-2021 网侣(宁夏)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 宁ICP备16000137号-9
    电话咨询:183-9523-2024
    在线客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