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
作者:智慧乡村 | 发布时间:2022-03-2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村庄规划工作,通知如下:
一、一般要求
(一)规划定位。村庄规划是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对农村的详细规划,开展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使用控制,发布农村建设项目的规划许可,开展各种农村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和其他农村规划,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有机结合,制定“多规合一”的切实可行的村庄规划。村庄规划的范围是村庄规划,域的整个土地空间可以以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为单位编制。
(二)工作原则。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兼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聚落布局、人居环境改善、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坚持农民主体作用,尊重农民反映村民意愿,反映村民意愿。呼吁。坚持保护优先,实现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防止乡村建设“千村”。坚持有序推进、务实规划,防止村庄规划仓促、片面追求快速全覆盖。
(三)工作目标。到2020年底,结合国家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力争基本完成县级村庄布局工作。有条件和需要的村庄要编制。村庄规划编制暂无条件,应在县级编制。县乡国土空间规划明确了村庄国土空间使用控制规则和建设控制要求,作为实施的依据农村建设项目国土空间使用控制和规划许可核发 对已编制的原村庄规划和村庄土地利用规划进行评价,符合要求的,可以不再单独编制;需要补充和改进的,改进后报批。
二、主要任务
(四)统筹村发展目标。落实上级规划要求,充分考虑人口资源环境条件、经济社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要求,研究制定村庄发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等目标,明确各项约束性指标。
(五)统筹生态保护与修复。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明确森林、河流、湖泊、草原等生态空间,尽可能保留原生态地貌和自然形态。尽可能乡村,系统保护乡村自然风光田园景观:加强生态环境体系修复和整治,精心砍伐树木,禁止挖山,不填湖,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农村供水系统、森林网络和绿道。
(六)统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和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成果,落实耕地补充任务,守住耕地红线统筹安排农林牧副渔等农业发展空间,推进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布局,确保设施发展空间合理农业和农业产业园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七)统筹历史文化传承和保护。深挖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划定乡村历史文化保护线,提出历史文化景观整体保护措施,保护历史文物的真实性。防止大规模——规模化拆建,确保最佳保护,加强各项建设的风貌规划和指导,保护村落特色风貌。
(八)统筹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统筹考虑村镇发展布局和县乡区域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谋划建立全面覆盖、普惠共享、本着安全、经济、方便群众的原则,提出了村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规模、标准等要求。因地制宜。
(九)统筹产业发展空间。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优化城乡产业用地布局,引导产业集聚在城市产业空间,合理保障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农村,明确工业用地利用和集约度要求,除生产加工少量必要的农产品外,一般不安排新的工业用地在农村。
(十)统筹农村住房布局。按照上级规划确定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和建设用地管控要求,合理确定宅基地规模,划定宅基地建设范围。宅基地,严格落实“一户一房”,充分考虑根据当地建筑文化特点和居民生活习惯,因地制宜提出住宅规划设计要求。
(10一)统筹村安全和防灾减灾。分析村内地质灾害、洪水等隐患,划定灾害影响和安全防护范围,提出综合防灾减灾目标,预防和应对各种灾害危害措施。
(10二)明确规划近期实施的项目。研究提出近期急需的生态恢复与改善、农田整治、补充耕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历史文化保护等,明确资金规模及融资方式、建设主体及方式等。
三、政策支持
(10三)优化调整土地利用布局。允许在不改变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的情况下优化调整村内各类土地利用布局。如果涉及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调整,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将调整结果依法落实到村庄规划中。
(10四)探索规划“留空”机制。各地在乡镇土地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村民生活、农村公益设施、散农村文化和旅游设施、新产业、新业态的用地,可申请使用。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时,实施移动指标,明确规划用地性质,立项后更新数据库,移动指标使用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
四、编译要求
决议通过。村民委员会应当将规划的主要内容纳入村规民约。
(10六)开门编制规划。综合运用相关单位和行业现有工作基础,鼓励和引导高校和规划设计机构到农村提供志愿服务,规划师到下乡,建立村镇。探索规划、建设、运营一体化。
对于村庄综合规划,可以分步编制,分步报批。一是先整理急需改善人居环境等内容,以后再逐步补充。完美的。靠近城市发展边界的村庄,可与城市发展边界内的城市建设用地统一编制详细规划。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村落类型,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规划方式。靠近城市发展边界的村庄,可与城市发展边界内的城市建设用地统一编制详细规划。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村落类型,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规划方式。靠近城市发展边界的村庄,可与城市发展边界内的城市建设用地统一编制详细规划。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村落类型,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规划方式。
(10八)简明的结果表达。计划结果要吸引人、易懂、好记、可实施、可监督。鼓励使用“计划图+控制规则”的结果表达形式。20个工作以内自规划批准之日起,通过“上墙、网上”等多种方式公开规划结果,并在30个工作日内将规划结果报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水平,并叠加到国家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
五、组织实施
(10九)加强组织领导。村庄规划由乡政府组织,报上一级政府批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村庄规划工作的领导,建立政府领导、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牵头、多部门协调、村民参与、专业支持的工作机制,充分保障规划工作经费。自然资源部门要做好技术指导、业务培训、推进基础数据和信息提供等,推进测绘“一村一图”“一图”,“一图乡”,构建“多规合一”乡村规划数字化管理系统。
(2十)严格使用控制。村庄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乡村建设等各类空间开发建设活动,必须按照法定村庄规划进行管理。协调审批农用地流转和规划许可乡村规划,减少申请环节,优化办理流程,确需修改规划的,应当严格按照程序报原规划审批机关。
(二十一)加强监督检查。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评估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规划实施中的新情况,做好规划动态改进工作。国家自然资源监管机构要加强对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的督察,对违反本意见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和纠正。鼓励各地探索研究村民自治监督机制,落实村民对规划编制全过程的监督。 、批准和实施。
各省(区、市)可根据本意见要求,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技术标准、规范和管理要求,及时总结经验,及时开展典型案例宣传和经验交流,共同做好新时代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工作。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2019 年 5 月 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