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数据如何加速乡村振兴
作者:智慧乡村 | 发布时间:2022-01-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掌握大数据的主动权,将赢得核心竞争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与国家大数据战略相结合,用好大数据作为技术助推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农业大数据如何加速乡村振兴
1、提高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
以数字农业为抓手,重点培育和支持一批农业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促进农业大数据资源壮大和农业大数据技术应用。
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积极推进现代农业智慧园区建设。
大力推进数字政务向县乡两级延伸,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经营主体信息共享体系、质量安全信息服务体系。
整合民政、人社、医保、教育、住建等部门的农村公共信息,探索建立农村文化、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平台。
2、完善农业服务信息共享系统
建立政府各职能部门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建立数据编码、采集、分类、发布、共享、交换等相关配套标准,出台涉农服务大数据规范、电子证照关键技术标准、跨区域互认共享标准。
3、利用大数据促进城乡资源双向流动
利用大数据优化农村土地、金融、人力资源等资源配置,完善资源价格机制,提高农村生产要素收入水平。
引导电子商务企业支持本地农产品在线销售,利用大数据促进农村科学耕作,培育地理标志产品。
加强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通过征信手段实现农产品生产可记录、安全预警、源头可追溯、流量可追溯。
重点解决农产品市场化经营中供需信息不对称的困境,有效提高时效性,降低物流成本。
4、建立农业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针对性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信息技术知识水平,打造“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队伍。
通过与高校等科研单位合作,培养一批具备数据挖掘、分析、整合和管理知识的大数据人才,为农业新商业模式提供必要的人才储备,提升农业新商业的市场竞争力实体。
5、做好现代农业大数据开发顶层设计
统筹规划国家层面大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将农业大数据发展纳入国家农业信息化发展总体战略。
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特点和需求,拓展和深化农业大数据重点发展领域。
大力推进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农业产业的融合,促进现代农业生产信息化、精细化、智能化,为农业经营主体营造现代数据环境。
农业大数据对智慧农业至关重要
试想一下,如果农民朋友和农业技术专家足不出户就能观察到农场的真实场景和相关数据,准确判断作物该施肥、洒水还是喷药
这样既可以防止因自然因素导致产值下降,又可以防止因市场供需失衡给养殖场造成经济损失
农业大数据时代,不仅可以通过归纳数据渠道来规范农业生产
它还可以记录和分析农业种植和养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及农产品的流动。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结合经验农业大数据,制定了一系列控制管理办法,使农业高效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