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人心:【商丘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系列报道“三农”篇】希望场奏响乡村振兴乐章
作者:智慧乡村 | 发布时间:2022-01-10
从今天开始,本报开启改革开放40年
商丘辉煌成就系列报道
通过希望田的改造,商丘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本报在商丘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系列报道中,推出“三农”篇章“希望的田野奏响乡村振兴”。
这是继“壮丽东潮·开创新时代——百页庆祝改革开放40年商丘成就”圆满收官后,10个县(市、区)连续80篇整版报道本报策划推出的“主题报道”。反映我市改革开放成就的系列报道将用整整10页的篇幅,生动地讲述我市各行业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的奋斗故事,全面展示我市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商丘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探索新时代。改革再起的不竭生机和活力。敬请关注。
商丘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系列报告“三农”篇
希望的田野奏响乡村振兴乐章
禹城县杜集镇玉米收获季节,村民忙着收割、分拣和晒干玉米。记者傅青 摄
核心提示:
4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18名村民摁下土地承包红手印,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雷。40年来,商丘以改革培育希望的田野,乡村日新月异——
201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36.23亿斤,位居全省第三,是1978年的3.1倍。
2017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17元,比1997年增长5.4倍,年均增长9.7%。
现代农业和旅游农业发展势头强劲,生态文明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行动指南。
商丘是一个农业大市。商丘要强,农业必须强;商丘要美,乡间必美;商丘要想富,农民就必须富。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农村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主动作为立足商丘农业农村工作实际,适应农村改革发展需要,不断拓宽农村。新区综合改革,着力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如今,小麦收割比以前容易了,民权县顺河村民的收割和卸货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记者傅青 摄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农业,不断优化农业发展方式,商丘农业做强做大。
金秋时节,夏邑县六店集乡王妃农场种植的梨树果实累累,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王飞农场不仅在当地享有盛誉,在全省乃至全国种植界也享有盛誉。
虽然面积只有不到200亩,但王飞农场的果蔬一年四季都香香四溢。从每年二月开始,繁荣的景象一直持续到年底。从大棚黄瓜等蔬菜,到杏、桃、李、葡萄、早熟梨,再到晚桃、晚梨等水果,“一年四季有钱可赚”,平均效益超过每亩3万元,最高5万元,该农场每年可为新职业农民王菲带来100万元以上的纯收入。
王飞农场是商丘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按照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打造新型农业经营模式。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农业经营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9379个,力争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6个,省级示范合作社41个,入选市级示范合作社111个,县级示范合作社200多个。,县四级示范体系基本建立。全市发展家庭农场2486个,力争创建16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评选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36个,县级示范家庭农场76个。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高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力军。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户一户农业生产模式效率较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市制定出台《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坚持以规模化种植基地为依托,以农业龙头为依托,打造“生产+加工+技术”工业化企业。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已达220万亩。流转农村土地100-300亩的经营单位2146家,流转农村土地300-500亩的经营单位406家乡村改革,流转农村土地500-1000亩。
以改革为动力,以改革增强活力,农村已成为广阔天地,成就斐然。许多有识之士回到家乡承包土地,在希望的田野中实现创业梦想。
正如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创新和引领一样,现代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我市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驱动,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试验示范,努力提高科技园区建设水平;围绕市场需求,以设施农业为重点,大力推广优质蔬菜瓜果。设施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的园艺农产品;大力发展绿色、高效、特色农业,积极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依托老黄河生态廊道等自然资源,积极推进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体验、农家乐等生态观光园区建设,建成城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15个。特色农业遍地开花,我市粮食产量还在不断攀升,为什么呢?为确保我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左右,总产量超过100亿斤(夏粮约70亿斤,秋粮超过40亿斤),建设“亿万”高标准粮田工程自2012年启动以来,全市共建成4座。7700万亩高标准永久粮田,“田林成网,水渠相通,灌溉渠灌设施完善,机井供电、旱涝排涝、作业机械化”无障碍”。,建成区粮食单产超过区外20%,基本达到“吨粮田”建设目标。
金秋时节,梨农在宁陵万亩梨园采摘金顶雪花苏梨。(档案照片)
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精准扶贫,农民增收渠道越来越宽,农民越来越富裕。
9月15日至17日,第十三届全国辣椒产业大会将在浙城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浙城大美·花椒香的世界”。柘城县三英辣椒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0万亩,年产干辣椒12万吨。从事辣椒种植、加工、冷藏、物流、营销的辣椒农户总数达15万。2500家辣椒经纪人活跃在大江南北,带动20万人靠辣椒致富。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引擎”。
我市印发《关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双富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 、《商丘市促进种养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行动方案(2017-2019年)》等,进一步明确了全市农业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业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进步。
各县(市、区)立足地方特色产业,着力做大做强优势。柘城辣椒、宁陵酥梨、禹城苹果、山药、夏邑西瓜、食用菌、凉园草莓等成为知名农产品品牌。为提升品牌影响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135个。
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我市拉长产业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全市已形成面粉及面制品加工、畜牧业和肉奶加工、果蔬、林板浆纸一体化、棉纺、花卉、饮料等七大主导产业。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不断优化完善,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共享产业融合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小康不小康,关键要看老乡。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应该留下任何贫困户。
“精准扶贫真好,确定我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我用扶贫资金帮我建了4个塑料大棚,然后安排我去山东寿光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帮我买种子、农资,我年收入10万多元,这是因为政府给我架了‘幸福阶梯’,然后我就去了‘幸福楼’。” 记者在民权县绿洲办事处吴庄村采访贫困户户吕康义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我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方略,结合各县(市、区)乡(镇)实际,立足现有资源、农民技能和贫困村意愿,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根据家庭条件,适合农、农、林、林、牧、牧、商、商、旅。
同时,通过转移就业、为贫困户提供公益性岗位,农民可以有稳定的收入;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方式,利用土地出让增加土地租金收入,利用扶贫厂房租金收入、光伏发电收入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建立稳定收入;实施健康扶贫,建立“预防、服务、节支、保障”四大健康壁垒。开展金融扶贫,解决贫困群众贷款难、融资难问题。
商丘市委、市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第一工程,把脱贫攻坚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脱贫攻坚以来,经过不懈努力,我市累计使60万贫困人口脱贫。
禹城县贫户顾金玲拿到股票后,笑得合不拢嘴。记者刘建珍 摄
建设特色村落,实施“六改工程”,做好乡村振兴工作。
古色古香的门楼和彩砖砌成的小农家院落的统一风格,让您仿佛回到了明清时期;古色古香的国学大讲堂和民俗文化馆洋溢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用280块磨石铺成的磨坊路,民俗博物馆展出的纺车、耙子、手推车等古老农具,村子中心有个海湾叫“醉湖”,田间荷叶,让人不禁想到。读完古诗“小河角尖,有蜻蜓立其上”。这是民权县花园乡赵红坡村的美景。
赵红坡村是民权县精心打造的民俗文化村。民权县等特色村还有花湖村和人庄村。还有很多其他适合居住、工作和旅游的县(市、区)。特色村。
市委、市政府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作为推进全市“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紧密联系结合实际,积极推进实施。同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为改善贫困户“脏、乱”的现状,我市实施贫困户水、电、医院、厕所、厨房、海关“六改工程”,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户家庭。后向图像。
现在到农村去,你可以看到路边和城市一样都有垃圾桶,清理垃圾的车辆也定期清扫。全市全面开展农村堆积垃圾、生活垃圾和非正规垃圾场排查清理工作,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污水处理。全市各村基本按照2‰的比例配备保洁人员,农村堆积垃圾和非正规垃圾场得到有效控制,生活垃圾保证每天清扫。
不仅干净,而且有文化。在夏邑县曹集乡冉庄村,村里文化墙上的手绘不仅有党建宣传知识,还有孝亲爱家的漫画,还有精美的装饰画。穿越乡村就像进入一个画廊。
近年来,我市加大村容改造投入,加快村组通户道路建设,绘制文化墙,开展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和文化建设。今年以来,全市共清理垃圾94.3万立方米,拆除4.6万块杂物,美化墙体面积164.2万平方米,绿化231.80000平方米,309.70000平方米硬化道路,243个文体广场。
大力推进310国道、105国道、黄河老路生态走廊、宋河古生态走廊“两带两廊”“两带两廊两环”美丽乡村建设和“两个环”的环城环村和城边环村。美丽的村庄正成为城里人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广袤的土地上涌动着改革的活力;数以千计的村庄讲述着发展的故事。
站在新的起点上,商丘农村改革开放的步伐将更加强劲。市委、市政府制定的乡村振兴之路让人期待:按照中央、省、市委关于全面深化农村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把改革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走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优质农业、绿色中国特色发展、文化繁荣、乡村治理、减排。
民权县野岗乡黄河老路旁长马口村万亩小麦示范田。记者 魏文辉 摄
记者手记
“三农”工作需要大力改革
农业越来越强,农民越来越富裕,农村越来越美丽。
参加“壮丽东方潮 铸就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商丘百页大型主题报告及采访活动。我看到了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更觉得改革开放的成就是惊人的。我觉得农村改革是“三农”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
无论是流转土地发展家庭农场,还是举办节庆活动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无论是建立种植养殖合作社进行集团化发展,还是政府引导精心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村,我们都在坚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淘汰城乡。元结构的制度性障碍,不仅激发了亿万农民的创新创业活力,也给予外部力量寻求突破,真正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下一步农村改革的重点。要更新观念,勇于改革,创新实践,抓重点,抓重点,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提升。在发展方式上,推进粮经养统筹,农林牧渔业一体化,种养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经营过程中,要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充分发挥多种形式农业的作用。规模经营的带动作用,为农业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撑和动力。
政策好不好,要看村民是哭还是笑。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衡量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农村改革要让农民不断分享改革成果,这样的改革才会大众化、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