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先进的智慧农业

作者:智慧乡村 | 发布时间:2021-12-24
建三江分公司副总经理张宝林说,建三江作为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近年来大力推进农业生产耕种管收全程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有力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推动建三江从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为“中国饭碗”贡献更多力量。

先进的智慧农业(图1)

新华社哈尔滨12月17日电

新华社记者 王健

无人插秧机、智能叶龄诊断、智能控制灌溉、无人收割机……近年来,素有“绿色稻城”之称的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三江分公司,积极发展智慧农业,不断提高农业耕作管理和收获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保住“中国饭碗”。今年三江分公司粮食总产量128亿斤,比上年增加6亿斤。

(副标题)《无人农场》破解“谁来种地”

七星农场的种植者刘永兵今年已经种植了150多亩水稻。往年春耕最忙的时候,他不得不雇人帮忙。今年受疫情影响,招工难、招贵的问题出现了。为了不耽误春耕生产,刘永兵买了一台自驾高速插秧机。“它不仅节省了劳动力,而且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 刘永兵说。

农业劳动力成本上涨,“谁种地”成为农业发展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三江分公司开始探索建设“无人农场”。

今年,建三江分行在七星农场、二道河农场、创业农场、红卫农场建设了4个水田“无人农场”示范点,在胜利农场、秦得利农场建设了2个旱地“无人农场”示范点。“农场示范点”。其中,41台水田无人拖拉机完成混浆作业1.0300万亩;875台无人直驱插秧机完成插秧作业26.@ >400万亩;无人驾驶 收割机共收获1.5万亩水稻、大豆和玉米。

今年秋收,胜利农场将无人化作业模式应用到旱地收割机车上。据胜利农场农业发展部副部长袁中兴介绍,胜利农场旱地农业全过程拥有无人农场示范面积3000亩。相关的天气传感器、土壤传感器、水质传感器等传感设备在试验场实时采集数据,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分析。从而引导农民科学生产。

李国军部长表示,六个农场还搭建了具有农业生产规划、智能设备信息采集和环境要素、土壤肥力、作物生长监测等功能的数字农业平台,可在每个农场绘制作物生长数据图。科学指导阶段。生产和现场管理。

(副标题)智能育苗为丰收奠定基础

二道河农场的种植者刘临义今年种了460亩水稻,亩产1200斤。“虽然有3次台风乡村党建 ,但亩产还是比去年高,主要是应用了一些新技术。” 今年春天,刘临沂在育苗时,首先采用了在暗室、托盘叠放的育苗技术。

“从今年的效果来看,这项技术为赶农时、赶蓄温、早育苗、壮苗壮苗提供了基础,亩产增产40斤左右。” 刘临沂说,播种后的育苗盘是在密闭的暗室里。温度控制在32摄氏度,湿度在60%左右。通过叠盘育苗设备可以实现水稻育苗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流水线化作业。

“半年好苗。” 传统的育苗方法存在温度和湿度难以控制的问题,往往造成出苗不均,影响后期移栽作业的质量和粮食产量。

据二道河农场副区长鲍勇介绍,采用叠盘暗室育苗技术,可实现恒温恒湿,比常规育苗育苗时间缩短7~9天,恢复了200摄氏度,提高播种和出苗质量。利用此技术克服冷泉的影响,可促进幼苗气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抵御自然灾害。

李国军说,在暗室叠盘育秧技术为水稻大丰收奠定了基础。建三江分公司今年采购叠层暗房出苗设备123套,种苗253万株,示范面积4.1万亩。预计明年扩大到28万亩。

(副标题)智能现场管理有助于提高产量

七星农场的种植者严大明今年种了250多亩水稻。他不仅使用了侧深施肥移栽一体机,还在移栽机的前轮上安装了传感器。“这叫变边深施肥,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会自动测量。如果过多,会自动减少施肥。如果少,就多施肥。这样可以节省更多。”一亩地10元。” 闫大明说,过去是养人工肥的。越来越少,容易掉的地方多了。

在刘临沂的手机上,有一款“叶龄智能诊断”APP智慧农业,可以在水稻生长季节查看叶龄的生长情况。“这相当于人脸识别叶龄,过去田间管理完全靠经验,现在大数据分析更准确有效。” 刘临义说,施肥主要以叶龄为主,过早不利于生长。耳朵,谷物迟到时往往不饱满。

二道河农场负责人徐祥龙表示,二道河农场今年启动了叶龄智能诊断服务技术和病害智能预测服务技术推广项目。农民可以通过智能手机App系统获取植物生长性状信息和相应的标准化生产指导。服务,解决服务农民“最后一公里”问题,有效提高田间管理水平,促进粮食增产。

胜利农场种植者王涛的地块位于智慧农业试点示范区。他说,在田间管理期间,田间管理期间实现了无人拖拉机耕作和自走式喷雾机可变喷洒农药,从而减少了驾驶员疲劳和喷雾剂泄漏。而机械耕作深度的不一致促进了作物的生长。

建三江分公司副总经理张宝林表示,建三江作为国家现代大型农业示范区,近年来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种植、经营、收获全过程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有力地带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推动了建三江向传统转变。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将为“中国饭碗”贡献更多。(结束)

报告/反馈

上一篇:农业新闻 我市各地区春耕农业生产工作一瞥
下一篇:《温暖的味道》官宣主演 毛晓慧协助靳东建设新农村
热门服务和内容

客服微信

  • 客服微信

    扫描咨询

  • 官方公众号

  • 官方公众号

    扫码查看演示

  • Copyright © 2019-2021 网侣(宁夏)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 宁ICP备16000137号-9
    电话咨询:183-9523-2024
    在线客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