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经验:盐亭县:两项改革激发文化旅游活力 整合资源推进乡村旅游
作者:智慧乡村 | 发布时间:2021-12-17四川省盐亭县永泰镇文通村素有“文通之乡”之称。在乡镇行政区划“两个改革”和村级组织体系调整中,盐亭县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理念,优化资源配置,挖掘文化内涵,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旅游品牌“文通石竹园”,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促振兴,打造诗意远方的新时代特色村落。
文通诗竹园景区文通雕塑
整合人力资源,发展文化旅游
文通村位于永泰镇中部,距县城34公里。有重要文物古迹如文通墓、高元寺子库塔、太原寺子库塔等重要文物。简单的。北宋诗词书画大师文通出生于此。文同曾就读于太原关村,写下了著名的励志诗《太原关碑墙》。在村(居)组织体系调整中智慧农村,盐亭县将文通村与七一村、太原关村整合,形成新文通村,统筹利用村内文化资源,以文通文化为重点,覆盖片区超过 1,000。一亩文通诗竹园将打造传统文化鉴赏点、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四大基地、休闲农业体验点、墨竹园、第一砚池等十大文化景点在西部,和救济广场。园内竹林茂盛乡村改革,环境幽静,文化气息十分浓厚。随处可见文童的诗画。走在其中,可以深刻感受到文通作为墨竹画鼻祖和“穷知府”一代清官的大师风范。风度。依托文通文化发展乡村旅游,文通村吸引了众多游客,年接待游客约80万人次,
竹编产品很受欢迎
整合文旅资源,壮大乡村旅游经济
两项改革为文通村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创造了条件。依托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优势,融合生态旅游、观光采摘、廉政教育、知识研究等要素,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在档案升级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让诗情画意与远方世界融为一体。文童爱竹,是中国水墨竹画的先驱。出自文童爱竹的成语家喻户晓,兔、猎鹰家喻户晓。文通村围绕景区发展300余亩雷竹产业,并在创造观赏景观的同时发展竹编等产业。“诗竹园”名副其实。同时,文通村发展柑橘特色产业500余亩,建设渔业基地2个,发展农家乐1个,带动周边群众人均增收500余万元,农业一体化格局,文化旅游进一步形成。文通石竹园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人民的收入,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加收入3万元。文通村发展柑橘特色产业500余亩,建设渔业基地2个,发展农家乐1个,带动周边群众人均增收500余万元,农、文、旅一体化格局已形成。进一步形成。文通石竹园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人民的收入,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加收入3万元。文通村发展柑橘特色产业500余亩,建设渔业基地2个,发展农家乐1个,带动周边群众人均增收500余万元,农、文、旅一体化格局已形成。进一步形成。文通石竹园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人民的收入,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加收入3万元。
景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整合行政资源助力品牌建设
两次改革后,文通村在文化、区位、产业等方面的优势明显,具有强大的辐射动力。盐亭县支持永泰镇以文通村为中心村进行规划建设,整合文旅、交通、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在文通村实施投资逾2000万元的河堤整治工程,全长约3公里。河堤栏杆采用统一的竹文化风格建造,既提升了河堤的整体面貌,又赋予了其文化内涵。风景名胜区建设和乡村振兴取得实效。通过数字文化中心和图书馆主馆建设,在微客户端和PC端共享同语同村文化资源,共同培养文化人才,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乡村改革,品牌创造实现上下联动,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今年,永泰镇与绵阳广电合作拍摄最美小镇视频,荣获绵阳市“最美小镇”称号,文通村荣获“乡村文化振兴示范村”称号”由省委宣传部整理。在微客户端和PC端共享同语言同村文化资源,共同培养文化人才,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创造实现上下联动,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今年,永泰镇与绵阳广电合作拍摄最美小镇视频,荣获绵阳市“最美小镇”称号,文通村荣获“乡村文化振兴示范村”称号”由省委宣传部整理。在微客户端和PC端共享同语言同村文化资源,共同培养文化人才,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创造实现上下联动,提供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今年,永泰镇与绵阳广电合作拍摄最美小镇视频,荣获绵阳市“最美小镇”称号数字乡村,文通村荣获“乡村文化振兴示范村”称号”由省委宣传部整理。
(盐亭县文化广电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