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数字乡村建设如何避免"重硬件轻软件"?

作者: | 发布时间:2025-05-10
数字乡村建立中的"软硬失衡"景象以后数字乡村建立如火如荼,但很多中央堕入了"重硬件轻软件"的怪圈。你必定见过如此的场景:簇新的电子大屏立在村口,可村民连根本操作

数字乡村建立中的"软硬失衡"景象

以后数字乡村建立如火如荼,但很多中央堕入了"重硬件轻软件"的怪圈。你必定见过如此的场景:簇新的电子大屏立在村口,可村民连根本操作都可不能;智能设备堆满村委会,却成了应付反省的陈设。这种"硬件非常硬、软件非常软"的景象,讲究竟是对数字乡村实质的曲解。

Inserted Image

硬件投入容易量化,政绩看得见摸得着,而软件建立则需求临时投入和耐烦培育。但不忘了,没有配套的软件支撑,再先进的硬件也只是个空壳子。就像买了最新款手机却可不能用APP,这不是白费嘛。

什么原因会呈现"重硬轻软"?

Inserted Image

究其缘由,首先是考核机制在作祟。下级部分往往更关注根底设备建立进度和资金运用率,对人才培育、使用推行等软目标缺乏刚性约束。你讲,基层干部能不把精神放在容易出成果的中央吗?

Inserted Image

其次是专业人才匮乏。乡村地域明白技术又明白农业的复合型人才太少,招致设备装好了没人会用、零碎上线了没人维护。更头疼的是,非常多软件零碎设计时没思索农民实践需求,操作复杂得连大先生都挠头。

最初是继续投入缺乏。硬件能够一次性推销,但软件需求继续迭代晋级。非常多中央把预算都花在设备推销上,前期运营维护费用捉襟见肘,零碎非常快就成了"僵尸零碎"。

破解之道:软件建立的三板斧

要改动这种情况,得从根子上调整思绪。团体更倾向"软硬兼施"的战略,让软件建立与硬件投入齐头并进。

第一招是培育外乡数字人才。与其高薪外聘专家,不如把村里年老人培育起来。能够结合职业院校开设定向培训班,重点培育既明白种植养殖又掌握数字工具的"新农人"。这些土生土长的技术员,能力真正处理"最初一公里"咨询题。

第二招是开发傻瓜式使用。农业软件不需求花里胡哨的功用,关键是要复杂适用。好比把复杂的操作流程简化为"一键式"办事,或许开发方言语音操纵零碎。记住啊,能让60岁老农轻松上手的才是好零碎。

第三招是树立长效运营机制。建议从项目预算开端就预留至多30%的软件投入,包含前期维护、晋级和培训费用。能够探究"以用促建"形式,按照实践运用状况静态调整投入标的目的。

典型案例的启发

浙江某县的"数字茶园"项目就做得挺标致。他们没急着买矮小上的设备,而是先花半年工夫培训茶农运用手机APP。等大伙儿都会根底操作了,再逐渐引入智能监测零碎。如今茶农们不只能近程检查茶园状况,还能经过平台直截了当对接推销商,实真实在添加了支出。

山东有个村的做法也值得自创。他们把数字平台运营交给返乡创业的年老人,村委会只担任监视指点。这些年老人脑子活、学习快,不只维护好了零碎,还开收回直播带货等新功用。你看,这不就把死资源酿成活经济了嘛。

将来开展的关键点

数字乡村建立要行稳致远,必需掌握好三个关键。首先是需求导向,不总想着搞大而全的零碎,农民需求什么就做什么。其次是可继续性,树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民介入的多元投入机制。最初是生态培育,让数字技术真正融入乡村消费生活的方方面面。

讲究竟,数字乡村不是比谁设备先进,而是看技术能不克不及给农民带来实惠。当大爷大妈们都能用手机搞定卖粮、看病、做事,那才是真正的成功。这条路尽管不容易奔忙,但只需标的目的对了,慢一点也不要紧。

万村乐数字乡村管理系统,打通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沟通障碍,独立部署 | 代码开源 | 无限多开 | 免费升级 | 功能定制

上一篇:这些数字乡村建设经验,值得全国推广
下一篇:乡村振兴与数字经济的完美结合
热门服务和内容

客服微信

  • 客服微信

    扫描咨询

  • 官方公众号

  • 官方公众号

    扫码查看演示

  • Copyright © 2019-2021 网侣(宁夏)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 宁ICP备16000137号-9
    电话咨询:183-9523-2024
    在线客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