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推进教育精准脱贫

作者:智慧乡村 | 发布时间:2024-05-26
教育精准脱贫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合多方力量参与。通过对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的针对性调研,为教育精准脱贫献计献策。面向未来,教育精准脱贫实践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政府在教育精准脱贫实践中的主导作用,建立教育精准脱贫的系统化工作程序。为企业参与教育精准脱贫提供渠道和政策支持。

推进教育精准扶贫,是最根本、最可持续的脱贫举措之一,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优质的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掌握脱贫致富的技能,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特别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精准扶贫更具可行性。教育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参与。在实践中,我国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助力的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汇聚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

有效发挥政府作用。地方政府在教育精准扶贫方面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树立底线思维。防止学生因贫失学是教育扶贫的底线,把“控辍、保上学”的责任进一步落实到基层。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三是建档立卡,精准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四是大力发展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贫困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让越来越多的贫困家庭子女通过教育增收脱贫。五是实施贫困地区本土人才培养计划,帮助贫困地区培养一批能留得住的人才。六是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增加教师数量,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学能力,为深度贫困县招收公费师范生。 七是创造条件实施精准帮扶措施,组织优质中小学与深度贫困地区学校对口支援,科学设置高等职业院校,完善民族地区高校布局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八是加强普通话学习,提高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自学能力和生产经营技能。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一方面,教学是教育扶贫的重要途径,也是专业性较强的实践活动。其中,教学扶贫实习是把师范生培养与教育扶贫有机结合起来的重要创新举措。在实习中,教学组主要开展以下工作:承担教学工作,教学组成员除承担正常教学工作外,还要解决跨年级、跨专业、突击上课等问题;担任班主任。教学组成员一般吃住校内,与贫困地区学生一起学习生活,容易建立深厚友谊;开展教育研究。通过对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现状进行针对性研究,为教育精准扶贫建言献策。另一方面,中小学对口帮扶是教育扶贫的重要途径,一些著名中学利用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如何助力农村精准扶贫,采用网络直播课堂模式对口帮扶贫困地区学校。 例如,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对接凉山州冕宁中学、雷波中学开展全程远程直播教学,采用“同步备课、同步上课、同步作业、同步考试”模式,效果显著。自直播授课以来,冕宁中学高考成绩位居凉山州高中前列。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在推动教育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改善贫困地区学校的教学环境;根据自身业务特点为学校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资源;设立助学奖励基金,对贫困困难学生和教师进行生活救助,奖励优秀学生和教师;为贫困地区教师提供培训学习机会;发展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技能和成长空间;资助学校开设网络课程、引进网络资源。企业家参与教育精准扶贫的方式有两种: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一般来说,直接参与,如民营企业家帮扶母校是常见的方式。在间接参与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基金会、政府部门等,以奖励优秀助教、改善教学条件、校园信息化、保障校园安全等多种形式的捐赠项目,资助贫困地区学校。此外,政府还通过创新扶贫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 例如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实现集中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的目标。

数字技术如何助力农村精准扶贫

展望未来,教育精准扶贫实践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强化政府在教育精准扶贫实践中的主导作用,建立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制度化流程。教育扶贫项目从提出到实施、完成,要有更加科学、更具操作性的工作流程。在教育扶贫项目的每个环节,都要注意反馈意见,以利于纠正、改进和完善。政府要善于运用大数据技术,整合教育数据和其他扶贫数据,摸清贫困学生的具体数量和基本情况,构建精准的数据网络,使教育扶贫在对象选择、项目实施、资源配置、过程监督、成效评估等方面更加精准。

完善支教社会支持体系。完善支教工作流程,加大支教工作投入,保障支教活动顺利进行。政府、学校要为支教团队成员开展支教活动提供便利,帮助他们了解当地情况,解决支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让他们安心地参与支教工作。对参与支教的非师范生,要进行前期支教培训,加强教学技能培训,如中小学观摩实习、公开课活动等,提高非师范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为企业参与教育精准扶贫提供渠道和政策支持。为企业为贫困学生捐资助学、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提供便捷渠道、提供政策支持和优惠待遇,通过广泛宣传企业参与教育精准扶贫行动、授予荣誉称号等措施,调动企业家助力贫困地区教育的积极性。

(作者:齐明政、单旭昌,分别来自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北京社会科学院)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收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

上一篇:乡村系统源码——推动农村现代化的利器
下一篇:万村乐:数字营销助力农村电商蓬勃发展,提升农产品销量与经济水
热门服务和内容

客服微信

  • 客服微信

    扫描咨询

  • 官方公众号

  • 官方公众号

    扫码查看演示

  • Copyright © 2019-2021 网侣(宁夏)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 宁ICP备16000137号-9
    电话咨询:183-9523-2024
    在线客服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