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数据赋能乡村建设,杭州即将打造“农业大脑”
作者:智慧乡村 | 发布时间:2022-01-18
杭州网记者 林舒然 通讯员 李媛媛
杭州网讯 互联网时代,农业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经历了从思想到实践的全方位转型变革。农业产业数字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8月18日,“818县农业产业发展与数字乡村研讨会”在杭州桐庐拉开帷幕。本次研讨会由农业产业经营者(以下简称“安楚”)主办并协办。
本次活动用运营思维助力县域农业产业发展实践,用农业数字大脑赋能数字乡村建设实施。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和数字村庄建设的分享与探讨贯穿全过程。
农业产业化经营
助推县域农业产业发展
“农业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但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行业,需要系统化、精细化,有运营思维,才能做好。” 安楚总经理孙立明说。
孙经理在会上还明确了农业产业化运作:通过整合农业资源、农业经营主体、市场资源,通过模式和技术创新重构农业生产流通方式,提升农业产业组织化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农业产业需要经营。经营者是广大农业产业经营者,经营对象是农业经营主体。运用经营手段,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公共服务、流通服务、数据服务、创业服务四种服务。受益人为包括农业经营主体在内的农民,受益范围覆盖全国各省、市、县、镇、村。
桐庐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周海静提到,自2018年实施“蜂茶、医药、果品”四大主导产业三年振兴以来,目前总量全产业链产值达37.6亿元。全县引进实施空心村项目101个,吸收社会资金16.32亿元。
这是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发展的丰硕成果乡村大数据,也成为农业产业经营者证明实力的有力证据。
农业数据“入脑”
赋能数字乡村建设起航
无论是传统的互联网巨头,还是专业的农业产业运营商,都在用实际行动验证农业大数据赋能乡村建设的无限可能。
会上,阿里云浙江总经理肖文振表示,目前,阿里巴巴正着力探索农业产业核心环节,打造农业大脑。同时,依托安楚,打通上下游产业核心环节,打造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
孙黎明坦言,目前农业大数据遇到了两个困难。一是相关农业数据少,农业信息化程度低;二是流通端不产生数据。而他们现在需要做的是收集现有的农业数据,将这些分散的数据联系起来,并有所作为。
农民依靠过去的经验或按照农产品的生产模式种植,现在可以通过农业大数据预测价格指数和价格走势,让农民更准确地选择种植品种和种植方式。
农业大数据的应用不仅吸引了各大企业积极实践和探索,也引起了政府和专业机构的强烈关注。浙江省农业农村厅首席农艺师蔡元杰期待农业产业的发展,数据与科技的紧密结合,为产业繁荣奠定基础。
据悉,本次研讨会上,安楚与各县、企业、金融机构等,分别针对供应链渠道开展“服务县”、“农产业服务”、“供应合作”、“公益服务”等。东西方合作消费扶贫、桐庐数字农业产业园“三农服务金融合作”等签约,并就多个项目达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