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改革 【改革开放40年,共话三农】土地“串起”我国农村改革主线
作者:智慧乡村 | 发布时间:2021-12-29
央视新闻:1978年,中国作出决定民族运动的关键决定——改革开放。40年来,中央先后发布了20个中央一号文件智慧农村 ,规范“三农”工作,成为中国农民难以忘怀的温馨回忆。20个一号文件回应现实,开辟改革机遇,推动农村大改革。
安徽小岗村:“改革第一村”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曾是“三靠村”,以还粮还粮、救济货币、贷款生产而闻名。每到冬春季节,几乎家家户户都带着儿女出去乞讨。1978年的一个冬夜,在小岗村的一间茅草屋里,18名村民策划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事——分田独力。小岗村人民按红手印二十天后,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改革的出发点是改变生产关系。
1982年1月1日,中央第一个中央1号文件关于“三农”问题,明确肯定了家庭承包和家庭承包。以18个红手印为灵感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启动。“当时我们用自己的财富和生命所做的一切,成为中国改革的雷霆,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
四川襄阳乡:“乡改第一乡”人民公社从这里“摘牌”
在四川省广汉市人们的心中,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敢为人先”。1980年4月,襄阳人在全国率先摘下“人民公社”牌,挂“乡人民政府”牌,成为享誉全国的“世界第一乡” . 襄阳公社更名为襄阳乡人民政府,但在一块牌匾的变化背后,却有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到1985年,人民公社制度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如果说“大合同”拉开了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差距,襄阳人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就是用新的政治体制为新的农业生产力保驾护航。
河北灵寿县:“皇粮国税”已成历史,普通农民铸鼎铭刻
2005年,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灵寿县在全国率先免征农业税。2006年1月1日,国家依法取消农业税。
灵寿县青莲村村民王三妮一家不仅免征了每人76元的农业税和“三提五并”,还获得了216元的国家补贴。王三妮激动地决定:做鼎铭文,告知后人。“别了天府鼎”的铭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一位北方农民用他的日常语言记录了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历史性时刻。
农业优惠政策密集出台,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完善
1982年至1986年,中央连续发布5个一号文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正式确立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管理制度。这一制度改变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基础。初始点。
2004年至2018年,中央连续15年印发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三农”问题在三农问题上的重要性。中国。在此期间,免征农业税、粮食直接补贴、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农民集约化引进,农民生活发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地确定了乡村改革,人民就放心了。共产党人用历史书写了实事求是、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的执政理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97年,中央决定将1983年签订的第一轮15年土地承包合同期满后再延长30年。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第二轮土地承包期满后将再延长30年。土地承包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彻底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土地是农民的根,是国家的根。改革开放40年来,土地问题始终与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密切相关。从土地承包到土地流转再到“三权分立”,土地是40年来农村改革的主线。40年后的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热切注视着充满希望的中国。的土壤。我们深信,中国这块宝贵而有限的土地,一定会成功承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长治久安。(文/刘登亮)